点个关注 关注我们吧~
一、施工控制桩的测设
在施工中中桩要被挖掉,为了在施工中控制中线位置,就要选择在施工中不易受到破坏,且便于引用和便于保存桩位的地方测设施工控制桩。
1)平行线法
在路基以外测设两排平行于中线的施工控制桩。此法多用在地势平坦、直线段较长的路段,亦即中线平移桩。为了施工方便,控制桩的间距一般取 20m。如图:
2)延长线法
延长线法是在道路转折处的中线延长线上以及曲线中点(QZ)至交点(JD)的延长线上打下施工控制桩。延长线法多用在地势起伏较大、直线段较短的山区公路。主要是为了控制 JD 的位置,故应量出控制桩到 JD 的距离。
二、路基边桩的放样
测设路基边桩就是在地面上将每一个横断面的路基边坡线与地面的交点,用木桩标定出来。边桩的位置由两侧边桩至中桩的平距来确定。常用的测设方法如下:
1)图解法
就是直接在横断面地图上量取中桩至边桩的平距,然后在实地用钢尺沿横断面方向将边桩丈量并标定出来。在填挖方不大时,使用此法较多。
2)解析法
就是根据路基填挖高度、边坡坡率、路基宽度和横断面地形情况,先计算出路基中心桩至边桩的距离,然后在实地沿横断面方向按距离将边桩放出来。具体方法按下述两种情况进行:
a、平坦地段的边桩测设:
填土路堤的坡脚桩至中桩的距离 D 为 :
D=B/2+m*H,
挖方路堑的坡顶桩至中桩的距离 D 为:
D= B/2+s+m*H,
两式中:B 为路基宽度;m 为边坡率;H 为填挖高度;s 为路堑边沟顶宽。
以上是断面位于直线段时求算 D 值的方法。若断面位于弯道上有加宽时,按上述方法求出 D值后,还应在加宽一侧的 D 值中加上加宽值。
沿横断面方向放出求得的坡脚(或坡顶)至中桩的距离,定出路基边桩。
b、倾斜地段的边桩测设:
在倾斜地段,边桩至中桩的平距随着地面坡度的变化而变化。
如下图(a)所示是路堤坡脚至中桩的距离 D 上与 D 下,分别为:
D 上=B/2+m(H-h 上)
D 下=B/2+m(H+h 下)
如上图(b),路堑坡顶至中桩的距离 D 上与 D 下分别为:
D 上=B/2+S+m(H+h 上)
D 下=B/2+s+m(H-h 下)
式中 h 上、h 下为上、下侧坡脚(或坡顶)至中桩的高差。其中 B、s 和 m 为已知,故 D 上、D 下随 h 上、h 下变化而变化。
在实际工作中,可采用“逐点趋近法”,在现场一边测一边进行标定。如果结合图解法,则更为简便。现在由于RTK和全站仪仪器的普及,多采取坐标点直接放样。
管理员
该内容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