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大水牛测绘】关注我们
国家为了及时掌握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保持土地利用数据的现势性,各县(市)每年都要进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和动态监测(简称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向国家土地管理局上报变更后的数据和监测结果。因此,为了准确快速地发现土地利用的变化并获取变化的数据,科学有效地掌握土地信息和管理土地权属,必须进行动态监测与更新。
一、传统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方法存在的问题
在过去的详查工作中,土地利用数据获取的主要技术手段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这种方法对大面积的初始土地利用数据的获取非常有效和经济。但如将该方法用于每年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就显得成本高,周期长。传统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一般依靠人工野外调查发现变化信息,运用传统测量方法进行变化信息的空间测量和面积量算。传统方法的缺点是明显的:
(1) 不能主动监测变化;
(2) 测量方法落后且人为干扰大;
(3) 变更数据获取速度慢,存在多次清绘误差累积;
(4) 一旦发现变化,原来的图件即失去现实性;
(5) 土地利用图斑多为不规则多边形,而且难于精确标绘到原祥查底图上。
二、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的含义
近年来,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的发展与日益成熟,给土地管理部门提供了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新的思路与方法。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和动态监测称作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
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是以土地利用调查的数据及图件为基础,运用遥感图像处理与识别技术,从遥感图像上提取变化信息,从而达到对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及时的、直接的、客观的定期监测,核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年度用地计划的执行情况,并重点检查每年土地变更调查汇总数据,与其他监测手段相比,遥感监测具有速度快、精度高、范围广等特点,并且能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提供基于事实影像的、可精确测量的、可作为基础信息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结果。
三、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的技术流程
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的主要思路是:对多元数据(包括多时相、多源遥感)进行纠正、配准、融合等预处理,通过图像处理和影像判读来确定变化属性及进行统计分析,结合人工判读目视解译,发现和提取土地利用的变化信息,实地核查并建立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数据库。
1. 多源数据的选取。
2. 数据预处理:多源数据的预处理包括辐射校正、影响增强、几何校正、影响配准、镶嵌及影响融合等工作。
3. 变化信息提取及变化类型确定:变化信息是指在确定的时间段内,土地利用发生变化的位置、范围、大小和类型。进行变化信息提取时,要对两个时相的遥感影像作点对点的直接运算,经变化特征的发现、分类处理以及人工辅助判读解译,获取土地利用的变化位置、范围,确定变化的类型。
4. 外业核查。
5. 变化信息后处理。
6. 监测精度评定。
根据上文所形成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系统的技术框图如下图所示:
管理员
该内容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