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世纪末到21 世纪初,是我国建筑行业蓬勃发展时期,因此建筑基坑监测也是当时重点规划内容。建筑基坑监测是指在建筑基坑施工和使用阶段,为了保障建筑基坑及周围环境、建筑以及人员的安全,对建筑基坑及周边环境实施的检查、量测和监视工作,其技术是开展相关建筑工程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我国建筑高度一天天增加,导致我国建筑基坑的构建也越来越深,这给实时监测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建筑施工单位要高度重视建筑基坑的监测,在进行操作的过程中,要通过实时监测得出的数据,对建筑基坑的深度与设计强度以及相关的成本指标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避免因开挖过度导致出现安全问题,也防止盲目开展建筑,降低工作效率,影响生命财产安全。
1 建筑基坑监测中观测点的问题及对策
建筑基坑监测技术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完全取决于观测点布置的合理度,只有经过科学精确的计算,才能找到适当的观测点,才能提高工作的效率与质量,为建筑企业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不必要投资,保证建筑工程的效益最大化。
1.1 建筑基坑技术观测点的土壤质量
土壤质量影响着建筑基坑的密度与范围,因此,在布置建筑基坑观测点之前,技术人员要先对该建筑工程区域范围内部的土壤质量情况进行监测,确定建筑基坑工程中应该使用怎样的对应围护方案,施工过程中要从过去的基坑观测中学习经验,实现建筑基坑工程理论与实践结合,保证建筑基坑观测点合理。而对于监测工程对象位移和沉降的中间观测点,应当设置在检测对象的表面;影响道路交通的地下管线监测点,要进行挖洞设置,以免受到车辆的冲撞;道路上方的观测点,有两种选择,一种是直接将道路两旁的水泥桩或者可以直接利用的设备作为观测点,另一种是在地上设置观测点,但是要注意架设一定的防护装备,以免车辆行人或者其他因素产生影响,造成伤害与损伤。
1.2 建筑基坑区域测斜管的放置
建筑基坑是施工部门为进行建筑物基础与地下室的施工所开挖的地面以下空间,由于是地下空间,因此很容易出现塌方那个的现象,为防止塌方的出现,通常会选择在容易出现塌方那个的地方,设置测斜管,测斜管一般间隔约20 米。测斜管放置之后,也要进行固定,一般会先使用黄砂一类的材质进行掩埋,然后用混凝土材质将地面漏出的管口进行密闭和加固。加固做好,不仅可以稳定测斜管,还能防止人为或者环境因素的破坏。最好能够在周围设置井框一类的装置,进行双重保护。测斜管的放置,有一定的标准,要保证测斜管的十字槽和建筑基坑边缘垂直,地下水水位要保持在一定的水平,防止降低地下水水位而产生的塌方事故。总而言之,建筑基坑的测斜管对于维持建筑基坑的稳固性,保障工程以及工作人员的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要加大关注力度,高度重视。
1.3 建筑基坑工程中地下水位的监测
关于建筑基坑地下工程的监测过程中,地下水位的监测是重中之重。根据官方提供的对应地下水情况,技术人员在选择地下水位监测装置的埋设位置和深度,一般来说监测点的设置,都选择在土壤含水量较大以及渗水能力较强的位置,尤其是紧靠建筑基坑,以基坑为中心,半径20 左右的区域内埋设。
1.4 建筑基坑监测中土体和水压变化的测量
建筑基坑监测中,如果要保证建筑基坑的测量精确度,对周围环境要求过高的话,最好使用专业的测土体和水承受应力及压力变化的装置,即孔隙水压力计和土压力计。专业的测压装置,安装起来有一定难度。首先,需要使用钻机开孔,按照深度的不同,将不同的压力监测装置放在监测区域内,以便每个压力计显示出不同角度、不同深度的结果。其次,在压力计安装好之后,需要进行密封处理。用干燥的土球将空隙封住,然后等土球完全湿润,再用其他的材料将钻孔进行第二次密封。由于建筑基坑的测压计安装比较繁琐,一般在建筑基坑开始前,就进行准备,一方面缩短工期,另一方面也保证了对风险的整体监测,避免塌方事故的发生。
2 建筑基坑监测中数据观测时的问题及对策
根据过往经验总结,建筑基坑的影响范围一般是基坑深度的三倍。因此技术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应当在工程施工区域外面设置土壤沉降观测点,数量大约两个以上,同时为保证检测数据的精确度,应当采用精密度高的检测仪器,误差保持在1mm 以内。监测建筑基坑观测点是偏角法时,因要重新定向,所以要在观测站周围设置3个以上的保护点。对于第一次观测数据,要进行特别标注,要计算出每一个观测点之间的距离,以及观测点之间的秒差;而对于水下工程的监测,要注意水位的数据,对比原始数据,看经过周期性时间和频率的影响之后发生的变化,以便能对土层和水位的变化情况拥有准确的判断。
3 结束语
一个建筑的形成,总会经历建筑基坑阶段,因此建筑基坑在建筑的形成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基坑支护可以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可以起到支挡、加固与保护的作用。因此,做好建筑基坑的监测具有非常关键的意义。在进行进驻基坑监测的过程中,我们应当采取正确的方式预防建筑基坑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一旦发生失误,要及时处理和解决建筑基坑监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不断学习与改进,为今后建筑事业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管理员
该内容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