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 关注我们吧~
四、等高线
1、等高线的定义
等高线是指连接地面上高程相同的相邻点而形成的闭合曲线,亦即水平面与地面相交的交线投影在水平面上所形成的曲线。
等高线按测图比例尺缩绘在图纸上,并加绘适当的高程注记。

2、等高线平距与等高距
相邻等高线间的水平距离称为等高线平距。相邻等高线的高差称为等高距。两者之比即为地面坡度:
i=h/d
式中 :i—地面坡度 ;
h—等高距 ;
d—等高线平距。
同一幅图上的等高距是相同的。等高距的大小由测图比例尺和地形情况而定。 一 般而言,比例尺越大,选用的等高距越小;地形起伏较小应选用较小的等高距。显然,等高距越小越能细致地表示地形情况;但若过小,会致使等高线过密,图面模糊不清。所以等高距选择要适当,工程测量规范对此也做了规定,如下表所示:

3、等高线的分类
(1)首曲线(基本等高线)
按选定的等高距绘出的等高线,以线宽为0.15mm的细实线表示。
(2)计曲线(加粗等高线)
为便于阅图,从0m等高线起,每隔四根首曲线加粗一根并加注高程, 即计曲线,以线宽0.3mm的实线表示 。
(3)间曲线(半距等高线)
为更确切地反映局部地区 (一般为坡度较缓的平坦地区 )的
地形情况,在两相邻等高线间加绘的半个等高距的等高线,以长虚线表示,虚线宽度与首曲线相同。间曲线只在需要的位置绘出,可不闭合。

上图为首曲线、计曲线及间曲线的情况。
4、典型地貌的等高线表示方法
(1)山丘和洼地
山丘和洼地的等高线同为一组闭合的曲线 , 可通过高程注记和示坡线加以区别 。 示坡线是由等高线起并垂直于该等高线的短线 ,其方向指向下坡的方向。
如果一组闭合的等高线,里面的等高线的高程大于外面等高线的高程,说明是山丘;反之即是洼地 。

(2)山脊和山谷
山脊和山谷的等高线同为一组凸形曲形,山脊等高线凸向低处,而山谷等高线则凸向高处。凸出的顶部与山脊线或山谷线成正交。
山脊线为山脊的棱线,即分水线;山谷线为山谷最低点的连线,即集水线。两者又称地性线(或地形特征线),它们是显示地貌基本特征的线,对测图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地形图上并不绘出 。

(3)鞍部(垭口)
鞍部位于两山峰之间的低凹处,形似马鞍,故名鞍部。鞍部的等高线由两山脊和两山谷的等高线构成。
(4)陡崖和悬崖
陡崖是坡度陡峭、近于直立的崖壁。陡崖分土质和石质两类,分别用相应的符号表示,等高线经此将产生重叠。
悬崖为上部凸出、下部凹进的陡崖。悬崖处的等高线会出现相交的情况,俯视时被遮蔽的等高线用虚线表示。
5、等高线的特性
(1)同一等高线上的各点高程相同。因此,除陡崖和悬崖外,等高线不能重合和相交。
(2)等高线为连续闭合曲线。若不在本图幅内闭合,即在图幅外闭合。故在图内等高线不能中断,也不能分岔。
(3)同一幅图上等高距相同。因此,等高线密集(等高线平距小)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等 高线平距大)表示坡缓。等高线平距相等表示坡度均匀。
(4)等高线与山脊线、山谷线成正交。
管理员
该内容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