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受井下巷道条件的限制,井下平面控制均以导线的形式沿巷道布设,而不能像地面控制网那样可以有测角网、测边网、GPS 网和交会法等多种可能方案。井下平而控制测量的目的是建立井下平面测量的控制,作为测绘和标定井下巷道、硐室、回采工作面等的平面位置的基础,也能满足一般贯通测量的要求。
一、井下导线的等级
井下导线的布设,按照“高级控制低级”的原则进行。我国《煤矿测量规程》规定,井下平面控制分为基本控制(表1-1)和采区控制(表1-2)两类(具体技术指标参见现行规范),这两类又都应敷设成闭(附)合导线或复测支导线。
基本控制导线按照测角精度分为±7"和±15"两级, 一般从井底车场的起始边开始,沿矿井主要巷道(井底车场,水平大巷,集中上、下山等)敷设,通常每隔1.5~2.0 km 应加测陀螺定向边,以提供检核和方位平差条件。 采区控制导线也按测角精度分为±15”和±30”两级,沿采区上、下山、中间巷道或片盘运输巷道以及其他次要巷道敷设。 二、井下导线的发展与形式 井下导线往往不是一次全面布网,面是随井下巷道掘进而逐步敷设。如下图所示: 当由石门处拉门开始掘进主要运输大巷时,随巷道掘进而先敷设低等级的±15”或±30"导线(如上图中虚线所示),用以控制巷道中线的标定和及时填绘矿图,随巷道掘进每30~100m 延 长 一次。当巷道掘进到300~500m 时,再敷设±7”级或±15"级基本控制导线,用来检查前面已敷设的低等级采区控制导线是否正确,所以其起始边(点)和最终边(点)一般应与低等级控制导线边(点)相重合。 当巷道继续向前掘进时,以基本控制导线所测设的最终边为基础,向前敷设低等级控制导线和给中线。当巷道又掘进300~500m 时,再延长基本控制导线。这样不断分段重复,直到形成闭(附)合导线和导线网,如图1-3和图1-4所示。
管理员
该内容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