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 关注我们吧~

沉降观测的精度要求
根据建筑物的特性和建设、设计单位的要求选择沉降观测精度的等级。在没有特别要求的情况下,在一般性的高层建构筑物施工过程中,采用二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就能满足沉降观测的要求。各项观测指标要求如下:
第一,往返较差、附和或环线闭合差:△h=∑a-∑b≤1.0,n表示测站数;
第二,前后视距≤30m;
第三,前后视距差≤1.0m;
第四,前后视距累积差≤3.0m;
第五,沉降观测点相对于后视点的高差容差:≤1.0mm。
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在施工期间,若沉降观测的次数安排不当,将无法精确捕捉沉降曲线的细微变化。因此,必须在施工中的关键阶段,如基础浇筑前后、回填土过程、柱子安装、每完成一层结构、设备安装与运转、工业炉砌筑阶段、烟囱每升高约15米等荷载显著增加的时刻,进行沉降观测。此外,当地面荷载在基础附近突然增加、周边出现大量积水、暴雨过后、或周边进行大规模土方开挖等情况时,也应进行及时的沉降观测。
第二,由于当前规范对于施工单位的沉降观测要求在施工过程中不够明确,这导致施工单位在选择建筑物沉降观测精度时存在一定的随意性。然而,观测精度的准确性对于沉降观测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因此,在选择沉降观测精度时,应兼顾工程特性和避免资源浪费的原则。对于一般的高层建筑和重要建(构)筑物,在首次观测时,建议使用精密设备(如高级水准仪、铟钢尺等)进行。而在±0.00以上的部分,则可以按照二等或更高水准的测量方法,采用放大倍数较大的S2或S3水准仪进行观测,这样同样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结果。
第三,在沉降观测过程中,当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不是单边下行光滑曲线,而是起伏状现象时,这就要分析原因,进行修正。如果第二次观测出现回升,而以后各次观测又逐渐下降,可能是首次观测精度过低,若回升超过5mm时,第一次观测作废,若回升在5mm内,应将第二次与第一次的标高调整一致;如果曲线在某点突然回升,可能是观测点被碰动所致,因此,取相邻另一观测点的相同期间沉降量作为被碰观测点之沉降量;如果曲线自某点起渐渐回升,一般是基点下沉所致,因此,必须通过与高级水准点符合测量,确定基点的下沉量。

管理员
该内容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