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大水牛测绘】关注我们
(一)点信息的野外采集
传统的外业测量都按一定的格式提供了记录表格,测量人员使用起来很方便,很习惯。
碎部点记录格式的基本项如下:
在上述记录格式中:
(1)点号:即点的测量顺序号。第一个点号输入以后,其后不必再人工输入。每观测一个点,点号自动累加 1,也可以手工输入,一个测区内点号不能重复,点号是唯一的。
(2)编码:顺序测量时,同类编码只需输入一次,其后编码有程序自动默认。只有在编码改变时,再键入新的编码。
(3)H/V/D 各项:由全站仪观测后自动输入。
(4)觇标高:由人工键入,输入一次以后,其余测点的觇标高则由程序自动默认,如觇标高改变了,才需再键入新觇标值。
(5)连接点:凡与上一测点相连时,程序自动默认上一点点号;当需与其他点相连时,则需输入该连接点的点号;在便携机的显示屏上,用鼠标或光笔捕捉连接点,则其点号将自动填入记录框。记录连接点的点号有时是比较困难的。用测记法(野外测记,室内成图模式)时,必须查看现场绘制的草图上已标注的点号来帮助连接。线型由系统默认。
(二)野外数据采集的步骤
传统的测图作业步骤是先控制测量后碎部测量、先整体后局部。数字地籍测量可以采用同样的测量步骤,有的数字成图软件也可以图根控制测量和碎部测量同步进行,称为“一步测量法”或“一步法测量”。
1. 图根控制点测量
“一步测量法”。在图根导线选点埋桩后,图根导线和碎部测量同步进行:即在一测站上,先测记导线的数据(角度、边长等),紧接着在该测站上进行碎部测量。现以附合导线为例加以说明。如下图,A、B、C、D 为已知点;a,b,……为图根导线点;1,2,……为碎部点。
全站仪安置与 B 测站(坐标已知),后视 A 点,前视 a 点,测得水平角,及前视的天顶距和斜距。由 B 点坐标,即可算得 a 点的坐标 (xa, ya,Ha) 。施测 B 测站周围的碎部点 1,2,……,并依据 B 点的坐标,算得各碎部点的坐标。同理,依次测得各导线点坐标和碎部点坐标,即在一测站上,先测出下一导线点坐标,然后再测本站的碎部点坐标。现场还可进行修改。
待导线测到 C 点,则根据 B 点至 C 点的导线测量数据,计算附合导线闭合差。若在限差范围内,则平差计算出各导线点的坐标值。
如有必要(即平差前、后的导线点坐标值相差较大时),可根据平差后的坐标值重新计算各站碎部点坐标,然后再作绘图处理。若闭合差超限,则找出错误,重测导线,再对碎部点进行坐标重算。然后绘制地形图,打印成果表。
管理员
该内容暂无评论